2004年第二期(总第二期)
校领导视察文科区建设
2004年12月1日上午,校党委书记顾海良、校长刘经南,党委副书记骆郁廷、王传中,副校长吴俊培、李清泉、黄从新,纪委书记俞湛明以及党办、校办的负责同志对文科区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。
在建设施工现场,基建部刘家旭部长向校领导介绍了文科区法、商、外三栋大楼的建设情况,除燃气锅炉、高低压配电等专用设备还在安装外,室内装修、精装修已基本完工,已安装好的设备正在调试,室外工程完成了上下水管网的埋设及道路基础处理。
校领导看了三栋大楼的室内布局、装修及报告厅、会议室、模拟法庭后到法学院大楼屋顶平台观看了文科区的全貌,在察看过程中仔细询问了工程建设中材料设备的选用、人员的组织、施工措施的落实等具体情况,对三栋大楼目前建设的工程进度、质量等表示满意。离开工地时,校领导对文科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:要求12月20日前完成文科区道路建设,12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和家俱布置,并要求重视环保绿化工作。
文科区位于校园中心区人文馆以东至湖滨,南面与枫园区相连,北边到湖滨区。2002年8月确定设计方案,总建筑面积76940平方米,其中法学大楼24940平方米,商学大楼30600平方米,外语大楼21400平方米。层高都在1至5层,用连廊围舍,建筑风格即延续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历史文脉,又具有时代特色,也与东湖风景区的景观协调一致,将成为武汉大学新的标志性建筑。2002年11月5日,举行文科区建设奠基仪式,法学大楼首先破土动工,2003年4月商学大楼、外语大楼动工。
文科区三栋大楼竣工交付使用后,将有效地缓解院系用房不足的状况,大大改善我校文科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条件,为武汉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保证。
珞珈山水塔维修记
今年暑假,基建部对珞珈山水塔进行了全面的加固维修,这是珞珈山水塔自193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的第一次主体大修。珞珈山水塔是萨克斯工程师设计的,也叫八角亭,高16.5米,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八面建筑,下层是水池,可以储存400吨生活用水,上层是阁楼,可以观光,上下层有旋梯相通,屋面是两层八角飞檐,铺孔雀蓝琉璃瓦,建筑风格与中心区的早期建筑一致。水塔造价3万元大洋,由汉协盛营造厂承建,1931年4月开工,9月建成,10月投入使用,当时武昌城内还没有自来水,武汉大学是第一家用上自来水的单位。
珞加山水塔自投入使用之日起,就日夜不停地为学校中心区供应自来水,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,至今已整整73年了,为学校的后勤保障立下了汗马功劳。由于供水不能间断,水塔自投入使用以来,除外表进行过几次小修外,主体一直没有修过,水池池壁出现了严重的渗漏,主体结构出现大量裂缝、碳化、脱落,钢筋外露锈蚀,屋面漏水、琉璃瓦散落。经学校工程检测中心检测,水池壁有多处贯穿裂缝,梁柱、主体结构碳化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,如不及时维修,在注满水时水塔有被水的压力挤垮崩塌的危险。
为了保护早期建筑,保证学校中心区的用水,学校拨出30万元专款进行水塔加固维修工程。水塔加固项目虽不大,又是维修工程,但技术含量高,施工难度大,为了保证质量,学校指定基建部负责。基建部委托学校设计研究总院根据检测报告设计加固方案,委托武汉武大巨成加固实业有限公司承担施工,为了减少对中心区供水的影响,要求停水不能超过3天,选在暑假期间施工。
水塔位于珞珈山顶东头,没有道路,材料和施工器械共计70多吨,全靠人力搬上山,今年夏天虽然温度不是很高,但湿度大、闷热,坐在办公室里不开空调都无法办公,在不通风、湿漉漉的水塔里面施工,作业面小,难度可想而知,不能大刀阔斧地干,只能精雕细刻,一点一点清除破损部分,再修补加固,修旧如旧,这比新建一个水塔要困难得多。但巨成公司和基建部现场代表克服重重困难,提前设计好施工方案,特别是关键部位,为了方案稳妥有效,派出了结构、材料、力学等专业的4位教授、博士到现场研究方案,指导施工,保证不留隐患。采取的方案是:先清理水池壁裂缝、梁柱和屋面破损,再密封灌浆修复,然后粘碳纤维布和钢板加固;屋面做防水处理,更新琉璃瓦;阁楼通气窗加防盗网,内外墙刷建筑涂料。由于方案、工序安排合理,水池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堵漏成功,经过注水实验,池壁不再渗漏,塔身结构坚固。巨成公司还承担了5年的保修期,如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,随时免费维修。
邮箱:hqbzb@whu.edu.cn 电话/传真:027-68771388
CopyRight ? 2010-2012 www.wjqesc.com 武汉大学bet365怎么样 版权所有
技术支持:武汉思古科技 旧版入口